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关心指导下,长春市着眼全市社会组织发展实际,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培育与规范并举、监管与服务并进,打出了创新发展的“组合拳”,社会组织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长,全市社会组织发展到6171家,社会组织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社会组织发展基础
一是注重高位统筹。成立了长春市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由民政牵头,财政、审计等14个相关单位参加组成联席会,定期协商解决社会组织工作重大问题。加强了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社会组织工作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市政府常务会、市委深改会多次听取审议社会组织改革发展重大决策,从主管副市长、常务副市长到市长均作出重要批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就深化社会组织改革提出了“不讨价还价、不打折扣、保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明确要求,全市社会组织改革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等9部政策文件,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党委每年定期听取研究社会组织工作,将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列入全市绩效考核专项内容,在设立社会组织发展扶持资金、提升社会组织管理能力上均取得重大政策突破。
三是加强机构建设。重视社会组织管理机构建设,长春市民间组织管理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8人,主城区均设置了独立登记机构,朝阳、宽城、二道做到了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其它地区通过内部调剂进一步充实了工作力量,基本做到了事有人管、责有人负。推动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建设,购买枢纽型社会组织承接孵化、咨询、评估等服务职能,有效弥补了管理力量的不足。
二、深化改革创新,推进社会组织量质双升
一是降低准入门槛。取消社团筹备登记和分支机构登记,朝阳区社区社会组织开办资金降到5000元。实行备案制管理,备案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到2000余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最贴近群众的重要力量。开展直接登记,出台《长春市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管理办法》,全市直接登记四类社会组织74家。探索审批项目标准化,让受理人员一接就对,让审批人员一批就准,让办事群众一看就懂,民办非企业标准化审批成为全市示范样本。
二是坚持育管并重。建立孵化服务网络,南关区全新打造了2100平方米的社会创新实践园,率先在全省建成集社会组织、党组织双功能服务综合体;绿园区建立起区、街、社区1+8+N孵化服务网络,主城区孵化基地实现全覆盖。长春市在全省率先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开展等级评估,全市3A级以上社会组织达到217家。将社会组织执法纳入全市执法平台,对市本级社会组织探索“双随机”执法检查。
三是注重党建引领。将党建纳入社会组织管理范畴,在社会组织登记、年检、评估中同步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2017年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党建分值由20分提高到50分,新评定的 3A以上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到94%,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均达到90%,以党建促进规范发展的机制初步形成。长春建筑业协会联合党支部在全国首家挂牌成立新时代传习所,覆盖了全市60%建筑企业和70%建筑职工。
四是推动政会分离。出台了《长春市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全面建立了支撑脱钩改革的1+8政策体系,106家行业协会商会纳入脱钩改革范围,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动员大会,完成首批23家协会商会改革试点,长春市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走在全省各市、州前列。
三、加强扶持引导,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壮大
一是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出台意见明确了公共服务、技术评估、行业管理三大类20项政府职能转移范围。《长春市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目录》中购买目录事项达到100项。市财政局、市旅游局等12个部门将会计师资格认证、导游证年审等27项行政审批权力转移给社会组织行使。
二是加大资金帮扶力度。市、区两级投入9000余万元,在居家养老、扶残助残、扶贫济困、社区公益、群众体育、4点半课堂等领域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宽城、朝阳、二道、绿园、九台、双阳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全面开展。南关区连续两年投入500万元在全省率先开展“公益创投”活动,撬动基金会、企业等多方投入近300万元,走出了一条社会化运作公益新路径。
三是建立完善资质目录。出台《长春市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编制管理办法》,编制了《长春市第一批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57家具有良好资质的社会组织纳入目录管理,确保了承接政府服务接得住、接得好。
四、服务经济社会,社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
一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由各类协会商会参与和承办的汽博会、东博会、冰雪节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展会品牌。长春市汽车零部件商会为会员解决贷款10多亿元。在长异地商会发展会员近2000家,创办企业3000余户,2017年投资450亿元,利税近30亿元。
二是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生力军”。全市274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解决就业近30万人,100余家职业培训机构累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0多万人,337所民办养老机构、47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老人近4万人,文艺类社会组织每年在基层演出千余场次,社会组织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有效弥补了政府社会公共服务的不足。
三是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剂”。市慈善会年募集资金款物5000余万元,帮助2万多名困难群众解决了生活、医疗等难题。全市募集精准扶贫专项资金600余万元、1.5万余人次受益。引入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救助绩效评估,规范了经办机构救助服务标准,推动了我市临时救助标准化建设。开展社会组织拥军试点,发动80多家社会组织,组织100多次拥军活动,受益官兵上万人。有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宽城区“三社联动”、创新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得到了巴音朝鲁书记的高度肯定。
2018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对社会组织发展的一系列新要求,围绕“建、管、用”三个方面下功夫,努力在全省社会组织发展中打先锋、站排头、作表率,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